春節假期以來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正常節奏,也牽動著四千余韻升人的心。如何確保員工的生命健康與工作安全?如何快速地恢復產能?在政府相關部門及公司疫情防控專項工作小組的指導下,永磁產業管理部及各下屬事業部積極應對、多措并舉,實現了安全有序地復工復產。
每日進行體溫測量和消毒
永磁產業是公司最先復工的產業之一,為了確保防控有力、復工安全,管理部制定了《永磁產業員工須知書》、《關于新冠病毒防疫工作物流車輛及人員安全的通知》、《關于永磁員工復工管理的規定》等多個文件并予以嚴格執行,取得了良好的疫情防控效果。截至3月10日,永磁產業暫未有發現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
要確保安全復工,首先要做好預防。這段時間以來,各事業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持續地采購配備防疫物資,開展每日三次體溫測量工作和公共區域消毒工作,同時形成記錄備查。
其中,聲學磁鋼事業部制定了《消毒排班表》,安排所有管理人員輪流做消毒工作。每天下午5點,值日人員會對拖把進行清洗、消毒,然后進行辦公及生產場所的全面清潔,從走廊、會議室到每個房間的角落,都一一消毒。對門把手、窗框等經常用手觸摸的地方,也會仔細地用酒精擦拭一遍。
電機磁鋼事業部實行專人負責,對重點活動區域用84消毒劑每天早晚兩次進行消毒。員工經常會背著大藥筒在車間、樓梯間、衛生間等處噴灑消毒劑,做好消毒記錄。
各事業部都抽調人員每天在測溫點“駐守”把關,對上班員工進行體溫測量和健康碼檢查。VCM磁鋼事業部甚至每天都會安排中層及以上管理干部到測溫點迎接員工到崗。
移動智能磁鋼事業部利用小程序制作了《關于深入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工作的告知書》供員工傳閱,同時制作歡迎員工復工的海報,圖文并茂地展示洗手、口罩佩戴等防疫措施,使員工以良好平和的心態上崗作業。此外,事業部綜合管理科還利用一次性洗臉巾制作手機消毒片,方便員工在工作中的臨時消毒需要。
管理人員紛紛支援一線
據了解,截至3月10日,永磁產業復工人員到崗率已接近90%。但事實上,在一個月之前,人員短缺正是影響公司復工復產的最大因素。很多員工或是返甬之后按規定隔離,或是在外地因交通管控無法返甬。以移動智能磁鋼和VCM磁鋼事業部為例,前者首日復工人數為70人,后者首日復工人數為134人,均只有總人數的三成左右。
一方面客戶訂單催得急,另一方面一線人員難返崗,短時間內又招不到新人。怎么辦?各事業部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管理人員支援一線的辦法。
在歐洲磁鋼事業部,經事業部班子討論決定,由總經理帶頭,全體管理人員在處理好本職工作后到一線頂崗,從最簡單的工序做起,支援生產。在動工前,車間工段長及班組長都會對來支援的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培訓,講解各個產品的操作規程。補掛點補漆、整理磁化方向……別看管理人員平時電腦辦公居多,動作還顯生疏,但每一個人都十分耐心細致,遇到不懂的地方也會及時向車間老師傅們請教。漸漸地,這些“門外漢”也逐漸專業起來,效率大大提高。
在電機磁鋼事業部,不論職務,不論崗位,經常是哪里有需要管理人員就到哪里“補缺”。檢驗車間每天的黑片產品較多,大部分都要外觀全檢,檢驗任務繁重,于是很多人員都身兼數職,加班加點。補掛點、碼料、包裝,幾乎每一處都有支援人員的身影,有時他們甚至要加班到半夜。
VCM磁鋼事業部除此之外,還采取三班倒、加班等措施來推動產能恢復,機加工車間甚至還安排員工到外協單位“駐點”,以幫助其恢復生產。通過這樣一些支援方式,永磁產業較好地緩解了生產一線人員短缺的壓力,確保了各類訂單的按期交付。
材料制造部“三穩”助生產
要說永磁復工早,這其中最早的,當屬材料制造部。2月4日,為了支援疫區所需呼吸機生產項目,材料制造部首批、114名員工提前復工趕制磁鋼。一個多月過去了,對于抗擊疫情、復工復產這場“戰役”,材料制造部也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即穩心態、穩方法、穩落實的“三穩”。
自復工日起,材料制造部就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復生產。制造部建立起“一人一檔”健康檔案,每日對員工進行三次體溫測量登記,上班下班依碼放行;同時按需發放防護用品,對廠區內環境全面消毒,設置了廢棄口罩收集點、就餐時實行一人一桌制度。此外,辦公室還迅速辦理了疫情管控期間員工的《出入證明》,加強了返工隔離人員的住宿及飲食等后勤保障,并對未返甬人員進行實時動態的跟蹤。
全面細致的工作,使得制造部的各項措施都得到穩定落實,員工心態逐步平穩,復工復產的進程不斷加快。目前,用于抗疫所需的相關磁鋼產品需求仍在繼續增加,材料制造部負責人楊軍亦表達了開足馬力、助力抗疫的決心:“面對壓力和困難,我們要在關鍵時刻體現出韻升人應有的擔當與行動。”